文化宣导

sure
2025-09-30

99.png


文化宣导绝非简单的口号悬挂,而是要将一种独特的价值观、使命和行为准则,内化为全体师生、员工及合作伙伴的共同信仰和行动指南,从而形成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品牌壁垒。


一、 文化内核:确立独特的价值体系

这是文化宣导的“灵魂”,必须清晰、有力且与业务高度契合。


核心使命:

内容: “赋能每一个人,成为自身健康的主理人”。这超越了简单的商业目标,将商学院定位为一个社会价值的创造者。


愿景:

内容: “成为全球领先的健康生活方案源头与产业赋能平台”。这给出了一个激动人心的长远目标。


核心价值观:

科学为本: 尊重证据,崇尚数据,拒绝伪科学。这是我们一切言行的基石。

客户共生: 我们与客户是终身伙伴,成功源于他们的健康结果,而非一次性交易。

生态共赢: 与合伙人、供应商是命运共同体,成就他人,方能成就自己。

终身精进: 在健康科学的道路上,我们都是终身学习者。

知行合一: 我们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,必须首先在自己身上践行。


二、 文化外化:打造可感知的文化载体

将抽象的文化内核,转化为看得见、听得到、摸得着的体验。


视觉与环境塑造:

设计文化符号: 将核心价值观念融入Logo、VI系统、办公和教学空间。例如,在墙上展示“科学为本”的专利证书和研究文献;用“客户共生”的成功案例故事装点走廊。

创设“律动空间”: 设立开放的律动体验区,鼓励员工和学员随时使用,亲身实践“知行合一”。


仪式与活动固化:

入职/入学“第一课”: 由创始人亲自讲授,不是讲业务,而是讲使命、愿景和价值观,进行文化洗礼。

“健康主理人”日: 每月一天,全员分享自己的健康改善计划、挑战与成果,以身作则。

“科学之光”分享会: 定期邀请内外部专家分享最新科研进展,固化“科学为本”的文化。

“合伙人荣耀盛典”: 年度大会,不仅表彰业绩,更表彰那些最佳实践了公司价值观的合伙人和员工(如“最佳客户服务奖”、“生态共赢奖”)。


内容与叙事传播:

创作《健康主理人》内刊/专栏: 持续讲述客户、学员和合伙人的转型故事,让文化在故事中鲜活起来。

创始人IP打造: 创始人应是文化的“首席布道官”,通过文章、演讲、社交媒体,持续传递商学院的核心理念。

制作文化视频: 用影像记录那些体现“客户共生”和“生态共赢”的感人瞬间。


三、 文化制度化:将文化融入运营血脉

文化不能只靠自觉,必须通过制度来保障和强化。


人才选育用留:

招聘: 在面试中设置价值观考核环节,寻找“同频共振”的人。

培训: 将文化课程作为所有新员工和新学员的必修课。

绩效: 将价值观行为(如“是否积极分享知识”、“是否帮助同伴成功”)纳入绩效考核体系。

晋升: 将“文化契合度”作为干部选拔的重要标准。


业务流程嵌入:

在客户服务流程中: 规定“咨询阶段必须进行充分的教育和预期管理”(科学为本),“服务后必须有定期的跟进与关怀”(客户共生)。

在合伙人支持流程中: 规定“总部有责任无私分享最新知识和营销方法”(生态共赢)。


建立反馈与演进机制:

“文化大使”团队: 选拔一批深度认同文化的员工和学员,负责收集文化践行的案例、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。

定期文化审计: 通过匿名问卷、访谈,评估文化在组织的落地情况,并及时调整宣导策略。


四、 文化破圈:让文化成为品牌代名词

让内部文化,外化为品牌的独特魅力。


营销内容文化化:

所有对外宣传,不说“我们卖什么”,而是说“我们相信什么”。例如,广告语可以是:“我们相信,真正的健康,源于对科学的敬畏与对个体的尊重。”


社群运营价值观化:

在学员和合伙人社群中,鼓励分享体现“终身精进”和“知行合一”的行为,让社群成为文化扩散的放大器。


公益项目使命化:

开展与核心使命相关的公益活动,如为特定群体(如老人、特殊儿童)提供公益健康服务。这不仅能践行社会责任,更能让全员深刻感受到工作的崇高意义,强化文化认同。


总结:


文化宣导的成功与否,其最终的检验标准是:当外界听到商学院的名字时,联想到的不是冰冷的课程和设备,而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健康理念和一群令人尊敬的实践者;当内部成员在面临抉择时,能自然而然地用文化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。


通过 “内核-外化-制度-破圈” 四位一体的宣导体系,商学院将能把文化从墙上的标语,转化为组织最核心的竞争力和最宝贵的无形资产。


分享